|
|
|
·当前位置:首页 > 杨村人物 > 人物故事 > 内容 |
|
| 杨村坳下叶慈富:以乐解痛的豁达长者 |
|
| 作者:蔡海峰 发布时间:2020-3-3 12:38:01 |
|
杨村坳下的叶慈富,生于光绪庚寅年(公元1890年)七月十七日,卒于1962年4月16日,曾四任叶姓族长。他一生善解人意,心态豁达如朗月,尤爱拉二胡,弦音里满是开朗乐观的性情,更在一场锥心之痛中,以常人难及的通透,写下“忍痛为乐”的动人篇章。
1947年冬,寒风裹着愁云压向杨村坳下。叶慈富刚新婚不久的儿子有根,年仅15岁便猝然离世,这晴天霹雳般的噩耗,瞬间击垮了家中女眷。妻子日夜以泪洗面,哭声里句句是“心肝”,字字断人肠;年少的儿媳更是悲痛欲绝,哭唱着“被窝没有盖暖身,蚊帐未曾染一尘。日里不敢抬头看,夜里起眼看不清”,字字泣血,闻者无不落泪。
邻里亲友轮番上门劝慰,却都拦不住这撕心裂肺的悲伤,屋内的愁云仿佛结了冰,压得人喘不过气。谁都知道,白发人送黑发人是世间至痛,叶慈富心中的苦楚,未必比家中女眷少半分。可他没有沉溺于悲痛,更明白一味哭泣只会拖垮家人——他默默取出心爱的二胡,在妻子悲泣时,轻轻拨动琴弦。
妻子哭一声,他的二胡便和一声,弦音不悲不戚,反倒带着几分温和的韵律;妻子泣一段,他的曲调便随一段,像是在轻声安抚,又似在缓缓开导。那琴声没有打断悲伤,却像一缕暖阳,悄悄化开了凝结的愁绪。渐渐地,妻子在这“哭与和”的互动里,竟忍不住破涕为笑,转头嗔怪一句“看你……”,满室的悲戚,竟被这把二胡悄悄抚平。
“妻哭夫和”的故事,从此成了杨村坳下的美谈。世人皆叹叶慈富的豁达,却不知这份豁达背后,是他对“人死不能复生”的清醒认知,是“化悲痛为力量”的坚韧选择。他不是不懂痛,而是选择用琴声将痛苦酿成温暖;不是不爱子,而是选择用乐观撑起家人的未来。这份“忍痛为乐”的智慧,不仅护住了一个家庭的希望,更成了后人面对逆境时,最珍贵的精神指引。
|
|
|
|
|
|
| 【关闭本页】【返回页顶】 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