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峰笔下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        村印象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旅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地方文化 更多

典故传说

阳明文化

信仰遗闻

饮食文化

地名文化



 ·当前位置:首页 > 地方文化 > 典故传说 > 内容 

杨村太平桥:石牛佑畔的百年守望

作者:蔡海峰  发布时间:2020-2-12 13:42:37
   在杨村镇车田村的太平江面上,太平桥如一道长虹卧波,静静守护着一方水土。这座桥的故事,不仅藏着王阳明平叛安邦的历史印记,更流传着一段与“水中神牛”相伴的传说,让百年岁月更添几分奇幻色彩。
   太平桥的缘起,要追溯到明朝正德年间。当时王阳明平定“三浰”叛乱后,为安抚民心、便利交通,主持修建了这座桥,取名“太平桥”,寄寓着对百姓安居乐业的期许。此后数百年间,太平桥始终是两岸乡民往来的要道,见证着车田村的烟火变迁。
   可天有不测风云,清朝乾隆年间,一场罕见的山洪呼啸而至,汹涌的江水冲垮了这座百年古桥。桥梁断损后,两岸隔江相望,原本便捷的通行变得艰难,乡民们重建太平桥的念头,也在心中悄然萌发。而关于新桥选址,村民们异口同声地说:“这事,得听‘水中神牛’的。”
   原来在古桥下游十余米的江水中,卧着一块巨大的奇石。那石头形似一头伏在水中的母水牛,脊背微微隆起,四肢隐没在碧波里,远远望去,竟像真牛般栩栩如生。更神奇的是,传说这“石牛”能随洪水涨落而浮沉,即便江水漫过桥面,它也从不会被完全淹没;到了夜里,它还会悄然起身,到邻县连平上坪的田野中寻食。乡民们敬畏不已,将其奉为“神牛”,还编了首打油诗称颂它:“可惜江边一瘦牛,迄今不知几春秋。洪水滔滔推不动,细雨霏霏作汉流。纵多嫩草难下口,铁鞭任打不回头,过往君者牵不起,天地为栏夜不收。”诗句传开后,“神牛”的故事更添了几分传奇色彩。
   后来,一位广东风水先生路过车田村,听闻“神牛”的传说,却笑着揶揄:“神牛在桥下,必往外地爬,神牛在桥上,保得太平旺。”这话让乡民们动了心——原来“神牛”的位置,竟关系着村子的兴旺!众人几经商议,最终决定遵“神牛”之意,将新桥迁到更下游的地方。
   清朝嘉庆元年(公元1796年),在族正赖懋杰的主持下,乡民们纷纷捐资出力,一场轰轰烈烈的建桥工程拉开序幕。新桥最终建在石水牛下游200余米处,为了让“神牛”安心留在车田、护佑一方,大家还特意请来匠人,精雕细琢了一头石公牛,与江中的“石牛母”配对。如今,那头石公牛仍静静卧在杨村镇车田村老围门口,与江面上的太平桥遥遥相望。
   百年过去,太平桥几经修缮,依旧坚固如初;江中的“神牛”奇石,仍伴着流水静静伫立。桥与牛的故事,早已融入车田村的血脉,成为乡民们口中代代相传的乡愁,也让太平桥不仅是一座交通要道,更成了承载着美好祈愿的文化印记。
·上一篇:杨村坳下叶慈富:以乐解痛的豁达.. ·下一篇:“七里一窖银”的故事
关闭本页】【返回页顶


联系我们 | 征稿启事 | 责权声明

()  

信息由如涉及隐私、侵权等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