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峰笔下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        村印象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旅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地方文化 更多

典故传说

阳明文化

信仰遗闻

饮食文化

地名文化



 ·当前位置:首页 > 地方文化 > 地名文化 > 内容 

杨村地名来历:风水藏文脉,姓氏记初心

作者:蔡海峰  发布时间:2025-9-3 16:42:23

   九连山余脉蜿蜒如龙,太平江碧水环流似带,龙南杨村镇的每一寸山水,都镌刻着易经风水的古老密码。这片山多林密、河网纵横的土地,不仅滋养了世代先民,更见证了一段以姓氏为媒、藏着格局与感恩的传奇往事。

   明正统五年(1440年),杨氏先祖杨春秀自龙川瑶溪石圳辗转而来,行至今日杨村大竖镇之地时,手中罗盘指针忽定,眼前景象让这位深谙风水之道的客家人豁然开朗。此处恰是黄坑河、陂坑河汇流成新蔡河后,与东水河再度相拥的风水吉地,北望北嶂峰,四水归堂终成太平江,正是易经中“坎为水,巽为木”的绝佳格局。山环如坤卦覆载,水绕似坎卦灵动,林木葱郁合巽卦生机,“水兴木旺”的气场浑然天成——水主财帛,木主丁口,这般“水生木、木旺气”的循环,正是风水学中丁财贵三旺的上上之选。杨春秀当即定址开基,以己姓命名村落为“杨村”,祈愿家族与这片风水宝地共生共荣。

   此后数十年,杨村杨氏果然如风水所示,人丁贵兴旺,家业繁茂。黄坑河的清波滋养出肥沃良田,东水河的水汽孕育出繁茂林木,杨姓族人在山水环抱中繁衍生息,聚落渐成规模。而周边陆续迁入的廖、赖、徐、蔡、叶等姓氏,却始终难以突破发展瓶颈。懂风水者勘验后直言,大竖镇之地“木气过盛”,杨姓恰合“杨”字含木之象,与当地山水气场完美契合,以至于独得天地滋养,无形中压制了其他姓氏的繁衍发展运势。这并非杨姓之过,实乃风水气场的自然流转。

   当各姓族人怀着忐忑之心与杨姓商议时,杨春秀的后人展现出令人敬佩的格局。他们深知易经“和而不同”的真谛,明白山水之福当惠及众生,而非一姓独享。“天地之气,贵在流通;邻里之和,贵在包容”,杨氏族人没有固守风水吉地,而是主动提出迁出大竖镇,另寻安居之所。他们不求一己之私,愿以家族迁徙换取全镇各姓的和谐共生,这份胸怀,恰如易经“坤厚载物”的君子之风,让所有村民动容。

   杨氏迁走后,赖姓族人迁至大竖镇及大塘头片区开基。赖姓素来以感恩为本,深知这片土地的福泽源于杨氏的开拓与谦让。他们感念杨姓先人择吉地、启荒蛮的功绩,更敬佩其“舍小家顾大家”的格局,于是决定沿用“杨村”之名,让这份恩情与大义永远镌刻在土地之上。此后,赖姓族人在此繁衍生息,传承着杨氏留下的耕读传统,更将感恩之心融入血脉——正如太平江接纳诸水而成大河,赖姓族人以包容之心铭记先祖恩德,让杨村的名字穿越时光,成为连接两姓情谊的精神纽带。

   如今的杨村,太平江依旧奔流不息,大竖镇之地的风水气场愈发和谐。银山庙的香火映照著“和而不同”的处世之道,太平桥的石拱承载着“感恩相传”的乡土情怀。杨村之名,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姓氏标识,它藏着易经风水的生态智慧,彰显着杨姓人的胸襟格局,更见证着赖姓人的感恩之心,在九连山与太平江的守护中,成为一段流传千古的客家佳话。

·上一篇:甜井藏玄:杨村古泉的风水秘韵与.. ·下一篇:官印凝瑞:杨村福泽的仕途财脉之..
关闭本页】【返回页顶


联系我们 | 征稿启事 | 责权声明

()  

信息由如涉及隐私、侵权等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