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峰笔下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        村印象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旅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地方文化 更多

典故传说

阳明文化

信仰遗闻

饮食文化

地名文化



 ·当前位置:首页 > 地方文化 > 地名文化 > 内容 

杨村坳顶云雾记:角嵊山巅的奔放与温柔

作者:蔡海峰  发布时间:2024-10-1 19:23:20

   车行至杨村的角嵊山腰,雨丝已歇,风却带着赣粤交界特有的清冽,往衣领里钻。我知道,坳顶快到了——这座横亘在杨村与广东之间的山梁,是地理的界碑,更是云雾的故乡。车从九曲岭开到山顶停稳,一脚踏下车便觉周身的空气忽然软了,像被一双无形的手轻轻裹住,抬头时,云雾正从山谷里涌上来,活脱脱是位刚从晨雾中醒来的女子,带着几分慵懒,又藏着不容错辨的奔放。

   她来得不讲章法,没有预告,先是一缕缕掠过草叶,沾湿我袖口的布纹,随即便翻涌着漫过石阶,将远处的林木染成淡墨剪影。你想看清她的模样,她却偏要与你捉迷藏:刚在身前聚成轻纱般的裙摆,转身时已绕上身后的松树,将松针缀满细碎的水珠,像是故意留下的俏皮印记。风一来,她更显张扬,顺着山脊线舒展身姿,一会儿贴着角嵊山的轮廓起伏,一会儿又俯冲下去,把杨村镇的村庄屋舍笼进朦胧里,只留几缕炊烟在她的怀抱中轻轻挣扎,倒像是她指尖玩弄的银线。我站在“一脚踏两省”的分界防火线上,左脚踩着江西的泥土,右脚沾着广东的草屑,而她就那样漫不经心地漫过我的脚踝,带着草木的清香与山雨的微凉,仿佛要将两省的风光都揉进她的裙摆里。


   忽然,风势转了方向,像是谁轻轻唤了一声她的名字。她竟真的收了几分奔放,缓缓向后退去。先是露出西边远处大广高速的银亮线条,像她不慎遗落的丝带,从杨村镇的边缘一直飘向天际;再是新蔡河,碧得像块翡翠,绕着稻田蜿蜒,水汽蒸腾间,倒像是她留在人间的泪痕。等她彻底退到山谷尽头,整个杨村便毫无保留地铺在眼前:白墙黛瓦的屋舍挤在田畴间,金黄的稻浪随风起伏,连蔡屋村古榕树上的鸟雀都看得分明。而此时的她,并未走远,只是在角嵊山的另一侧凝立着,化作一层薄纱般的云海,阳光透过云层洒下金辉,把她染成了淡粉色,倒显出几分羞赧的温柔——原来再奔放的女子,也有这般柔情的模样。

   角嵊山坳顶脊线上,十几座风力发电机的叶片正缓缓转动,白色的塔筒在阳光下泛着光,与远处的云雾相映成趣。风车转动时带起的风,偶尔会牵起她的一角裙摆,让她又忍不住向前探一探身子,像是好奇这些“钢铁巨人”为何闯入她的领地。周末来徒步的人们举着相机追着她跑,她却偏不配合,时而浓得遮住风车的轮廓,时而又薄得能看见叶片上的纹路,惹得人们阵阵惊呼。我坐在防火线上的巨石旁,看着她与风车嬉戏,忽然觉得,她或许本就不属于任何一处——她是角嵊山的魂,是赣粤大地的呼吸,今天在这里为我展放奔放的舞姿,明日或许又会在另一座山巅,为陌生人拂去旅途的疲惫。
   日头渐高时,我起身下山,她仍在山脊上望着我,像是在挥手告别。回头望去,风车的叶片还在转动,而她已渐渐与天际的流云融在一起,只留下一缕清香在我鼻尖萦绕。我知道,下次再来坳顶,或许见不到今日这般奔放的她,可正是这份缥缈无落,才让她如此动人——就像世间最珍贵的相遇,不必追问归期,只需记得,曾在这角嵊山巅,与一位名叫“云蒸霞雾”的女子,共赏过两省风光,共听过风车低语。

·上一篇:杨村“九头十大亨”趣闻:一场地.. ·下一篇:没有了
关闭本页】【返回页顶


联系我们 | 征稿启事 | 责权声明

()  

信息由如涉及隐私、侵权等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