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峰笔下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        村印象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旅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客家文化 更多

客家风情

岁时佳节

方言俗语

风物图解



 ·当前位置:首页 > 客家文化 > 客家风情 > 内容 

杨村操猪牯的传奇:乡间烟火里的生命欢歌

作者:蔡海峰  发布时间:2020-7-22 19:53:16

   龙南杨村,青山环抱间藏着最醇厚的客家烟火,六畜兴旺是刻在乡亲们心头的期盼。在这片土地上,“操猪牯头”这老行当,就像一首诙谐又温暖的乡间小调,伴着猪牯的哼哼声、村民的嬉笑声,在田埂溪畔传唱了一代又一代。

   “赖师傅,你快来哟!我家猪嫲发情咯,就等你和你家猪牯头上门哩!”正午的日头刚爬到山坳,猪牯师傅老赖的电话就响得急,电话那头是邻村徐婶洪亮的嗓门。老赖师傅嗓门比铜锣还响:“嫂子放心,保管给你配得妥妥帖帖!先说好了,配成二十块,完事得煮六个鸡蛋,给我家猪牯头补补!”挂了电话,他转身进了猪圈,对着那头壮硕的美国约克猪牯一番忙活——先拌了把加了“壮阳料”的精饲料,又给猪牯套上结实的麻绳笼头。这猪牯头通身油光水滑,四肢粗壮如柱,此刻正甩着尾巴哼哼唧唧,俩圆溜溜的眼睛直放光,那股子急不可耐的模样,比要去赴喜宴的新郎官还激动。

   老赖师傅身材魁梧,皮肤黑得发亮,一双大手布满老茧,攥着麻绳的模样,倒真和猪牯头的憨壮透着几分般配。他背起装着帆布、家伙的工具袋,牵着猪牯头踏上了乡间小道。阳光洒在田埂上,稻浪翻滚着金波,猪牯头迈着稳健的步子,时不时抬头嗅嗅路边的花草,尾巴甩得更欢了。沿途遇见扛着锄头的乡亲,都笑着打趣:“赖师傅,又牵猪牯头上阵啊?你这行当可是有吃有搞又有钱赚,还当生命摆渡人!”老赖师傅哈哈一笑,正要回话,一群刚放学半大细的孩子就围了上来,跟在猪牯头屁股后面,用树枝轻轻拨弄着它身下晃晃悠悠马蜂窝般大的“猪卵子”,嬉笑声吓得几只麻雀扑棱棱飞起,洒满了整条小道。

   翻过一道山岭,跨过潺潺流淌的小溪,徐婶家的猪圈就出现在眼前。刚到院门口,圈里的猪嫲就发出一阵急切的哼叫,扒着猪圈栏杆翘首以盼,见了猪牯头,更是激动得浑身颤抖,一个劲地往栏杆边凑,闭上眼温顺地伏下身来。徐婶早已烧好了开水,摆上了干净的木凳,笑着迎上来:“赖师傅,可把你盼来了!鸡蛋我都煮好了,就看你和猪牯头的功夫了!”

   老赖师傅不敢怠慢,先把猪牯头牵到院子里的空地上,用温水将猪牯头的“家伙”擦拭干净,又从工具袋里掏出帆布铺在猪圈角落,麻利地做好“战前”工作。他拍了拍猪牯头的脊背,低声念叨:“老伙计,拿出真本事来!”这猪牯头似是听懂了,甩了甩耳朵,迈着雄赳赳的步子走进猪圈。阳光透过树梢的缝隙,洒在昏暗的猪圈里,斑驳的光影中,猪牯头毫不怯场,尽显雄性威风;猪嫲则含羞带怯发着“猪嫲懵”,低声呢喃着,一副温顺模样。赖师傅巧妙地托着猪卵砣引导一边引导着,一边不停地抚摸着,两头猪完成了生命的邂逅,猪圈里只听得见粗重的呼吸声,那是生命传承最质朴的交响。

   不过片刻,大功告成。猪牯头昂首挺胸地走出猪圈,得意洋洋地甩着尾巴,仿佛打了场大胜仗。徐婶笑得合不拢嘴,赶紧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鸡蛋,剥了壳递到“约克猪牯头”嘴边,这猪牯也不客气,吧嗒吧嗒吃得津津有味。老赖师傅接过张婶递来的二十块钱,小心翼翼地揣进衣兜,脸上乐开了花。

   回程的路上,晚霞染红了半边天,映得老赖师傅和猪牯头的身影格外悠长。猪牯头似乎累了,步履有些蹒跚,却依旧紧紧跟在主人身后,时不时蹭蹭老赖师傅的脚,那模样竟有几分像女人对热恋中男朋友撒娇的意味。老赖师傅笑着拍了拍它的脑袋:“老伙计,今晚给你加顿好的!”

   在杨村,牵猪牯头可有个不成文的规矩:要是一次没配成,那就是猪牯师傅的“奇耻大辱”,乡亲们碰面会打趣着说“你空卵咯”“搞卵都搞唔掂”,让师傅脸上挂不住。所以下次猪嫲发情,老赖师傅准会掐准日子,免费再带猪牯头上门,只是那六个鸡蛋,得提前煮给猪牯吃,算是“战前补给”。好在老赖师傅的“约克猪牯头”向来争气,十有八九一次就能成功,也让他在乡里攒下了“金牌猪牯师傅”的美名。

   那些年的杨村,村村寨寨都能见到牵猪牯师傅的身影,他们牵着自家的“功臣”,穿梭在山间田野,把生命的火种播撒到家家户户。客家乡亲们待猪牯师傅格外热情,不管到了哪家,都会端上热茶、摆上点心,遇上饭点还会留着吃顿家常饭,客家米酒的醇香、腊肉的咸香,混着山间草木的清新,成了猪牯师傅们最难忘的味道。孩子们总爱围着猪牯转,听师傅讲猪牯头的威风事迹,客家大娘阿咪们则聚在一旁拉家常,说着谁家的猪嫲下了一窝胖猪崽,谁家的仔猪长得壮,言语间满是对六畜兴旺的期盼。

   如今,随着养殖技术的发展,人工授精渐渐取代了牵猪牯头的老行当,但在杨村老人们的记忆里,那些猪牯的哼哼声、孩子们的嬉笑声、乡亲们的打趣声,依旧清晰如昨。那牵猪牯头的诙谐趣事,藏着最地道的客家风情,也见证了农村过去六畜兴旺的繁荣景象。它就像一颗埋在乡土里的珍珠,虽不耀眼,却在岁月的沉淀中,散发着温暖而质朴的光芒,诉说着乡村生活最本真的欢乐与期盼。而那些像老赖师傅一样的猪牯师傅,用一双粗糙的手,编织着生命的纽带,在平凡的日子里,书写着最动人的乡间传奇。

·上一篇:杨村故世亲人阴诞:跨越阴阳的孝.. ·下一篇:蓝帕飞旋韵 客韵醉心魂——杨村客..
关闭本页】【返回页顶


联系我们 | 征稿启事 | 责权声明

()  

信息由如涉及隐私、侵权等,